◎偽證wěizhèng
[perjury;false withess] 偽造的證據;假證據
⒈ 指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。
引《清史稿·刑法志一》:“復先后奏上《新刑律草案》,《總則》十七章……曰關(guān)於偽證及誣告之罪?!?br/>姚梅鎮《法學(xué)知識手冊·訴訟法》:“偽證者是有意捏造、歪曲、擴大、顛倒事實(shí)進(jìn)行陷害或者包庇,是要負法律責任的?!?/span>
⒉ 假托偽造的證據。
引康有為《偽經(jīng)考敘》:“主人所著(zhù)《<毛詩(shī)>偽證》《<古文尚書(shū)>偽證》……既徧攻偽經(jīng),何不合作一書(shū)?”
法院審判案件時(shí),其證人、鑒定人、通譯,對于有關(guān)案情的事項作虛偽的供述者,稱(chēng)為「偽證」,依法應受相當的處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