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道士禮拜星宿、召遣神靈的一種動(dòng)作。其步行轉折,據說(shuō)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,故稱(chēng)。
引《三國演義》第一〇三回:“﹝孔明﹞日則計議軍機,夜則步罡踏斗?!?br/>亦省作“步罡”。 唐陸龜蒙《奉和太湖詩(shī)·毛公壇》:“遠懷步罡夕,列宿森然明?!?br/>《三國演義》第一〇二回:“孔明仗劍步罡,禱祝已畢?!?br/>清袁枚《新齊諧·何翁傾家》:“先作符十數張,遍貼其宅之前后門(mén),再入室仗劍步罡?!?/span>
道教法師設壇建醮時(shí),為求遣神召靈而禮拜星斗的步態(tài)和動(dòng)作。因步行轉折,系按斗宿魁罡之象或九宮八卦之圖而步踏之,故稱(chēng)為「步罡踏斗」。簡(jiǎn)稱(chēng)為「步罡」。又相傳為禹所創(chuàng ),故也稱(chēng)為「禹步」?!度龂萘x.第一○三回》:「日則計議軍機,夜則步罡踏斗?!挂沧鳌覆蕉诽ゎ浮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