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學(xué)校兩種體罰越禮犯規者的用具。后亦泛指體罰學(xué)童的工具。
引《禮記·學(xué)記》:“夏、楚二物,收其威也?!?br/>鄭玄注:“夏,槄也;楚,荊也。二者所以撲撻犯禮者?!?br/>《明史·職官志二》:“有不率者,撲以夏楚;不悛,徙謫之。其率教者,有升堂積分超格敘用之法。課業(yè)倣書(shū),季呈翰林院考校,文冊歲終奏上?!?br/>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(yáng)消夏錄四》:“爾敢下,我且以夏楚撲爾?!?/span>
⒉ 泛指用棍棒等進(jìn)行體罰。多用于對未成年者。 《續資治通鑒·宋理宗紹定四年》:“后性莊嚴,頗達古今。
引金主已立為太子,有過(guò),尚切責之;及即位,始免夏楚?!?br/>清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張誠》:“午前不知何往,業(yè)夏楚之?!?br/>林紓《薛則柯先生傳》:“若將歸,當請杖於若母,吾不忍夏楚若矣?!?/span>
古代學(xué)校中施行體罰的器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