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絕絃”。
1.斷絕琴弦?!秴问洗呵铩け疚丁罚骸?伯牙鼓琴, 鐘子期聽(tīng)之。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, 鐘子期曰:‘善哉乎鼓琴,巍巍乎若太山 ?!龠x之間,而志在流水, 鐘子期又曰:‘善哉乎鼓琴,湯湯乎若流水?!?鐘子期死, 伯牙破琴絶弦,終身不復鼓琴,以為世無(wú)足復為鼓琴者?!贝耸路N子書(shū)均有記載,文字略有不同。后遂以“絶弦”喻失去知音。 三國魏曹丕《與吳質(zhì)書(shū)》:“昔伯牙絶絃於鐘期 , 仲尼覆醢於子路 ;痛知音之難遇,傷門(mén)人之莫逮?!?唐沉佺期《傷王學(xué)士》詩(shī):“感游值商日,絶弦留此詞?!?宋司馬光《送王待制知陜府》詩(shī):“絶絃悲宿草,撫首念諸孤?!?/p>
指離弦之箭。比喻速度極快。
《后漢書(shū)·西羌傳·東號子麻奴》:“今虜皆馬騎,日行數百,來(lái)如風(fēng)雨,去如絶弦,以步追之,埶不相及?!?/p>
琴弦斷絕。比喻知音亡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