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猶邪惡。
引三國魏嵇康《釋私論》:“雖云志道存善,心無(wú)兇邪,無(wú)所懷而不匿者,不可謂無(wú)私?!?br/>晉葛洪《抱樸子·用刑》:“為國有道,而助之以刑者,能令慝偽不作,兇邪改志?!?br/>宋蘇舜欽《與歐陽(yáng)公書(shū)》:“性復不能與兇邪之人相就,近今得脫去仕籍,非不幸也?!?br/>亦指兇險邪惡之人。 明胡應麟《少室山房筆叢·丹鉛新錄六·朱文公》:“被遇神宗,致位宰相,世方仰其有為,庶幾復見(jiàn)二帝三王之盛。而公乃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(wù),引用兇邪,排擯忠直?!?br/>邪惡。亦指邪惡的人。 唐韓愈《進(jìn)學(xué)解》:“拔去兇邪,登崇畯良?!?br/>茅盾《子夜》四:“她的眼睛直瞪著(zhù),釘住了曾家駒的兇邪的臉孔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