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雄健威武。
引《晉書(shū)·元帝紀》:“恭儉之德雖充,雄武之量不足?!?br/>《舊唐書(shū)·王雄誕傳》:“后子通惡伏威雄武,使騎襲之?!?br/>清龔自珍《定風(fēng)波》詞之二:“倘若有城還有國,愁絶,不能雄武不風(fēng)流?!?br/>郭沫若《前茅·暴虎辭》:“粵有李廣之孫,其名為禹,昔飲宮中自逞雄武?!?br/>唐李商隱《昭肅皇帝挽歌辭》之一:“九縣懷雄武,三靈仰睿文?!?/span>
⒉ 雄渾剛健而有氣勢。
引宋沉作喆《寓簡(jiǎn)》卷四:“自昔文章之言水者,如《七發(fā)》、《上林》、《子虛》等,皆詼奇雄武,神變非常,其狀甚偉?!?/span>
⒊ 宋代禁軍所屬步兵名。
引《宋史·兵志一》:“上御講武殿閲諸道兵,得萬(wàn)餘人,以騎兵為‘驍雄’,步兵為‘雄武’?!?br/>宋高承《事物紀原·軍伍名額·雄武》:“太祖親閲之,中選者萬(wàn)餘人。馬軍以‘驍雄’、步軍以‘雄武’為額?!?/span>
雄壯威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