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祝余”。
引《公羊傳·哀公十四年》:“子路死, 孔子曰:‘噫,天祝予!’”
何休注:“祝,斷也。天生顏淵、子路為夫子輔佐,皆死者,天將亡夫子之證?!?br/>后人用典,以“祝予”為悲悼生徒后輩死亡之詞。 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(shuō)新語(yǔ)·傷逝》:“羊孚年三十一卒, 桓玄與羊欣書(shū)曰:‘賢從情所信寄,暴疾而殞?zhuān)S柚畤@,如何可言?!?br/>唐元稹《贈鄭馀慶太保制》:“神將祝予,痛悼何及!”
清錢(qián)謙益《<一樹(shù)齋集>序》:“文孺歿,師哭之慟,有祝余之感焉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