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圓舞曲yuánwǔqǔ
[waltz] 主要為音樂(lè )會(huì )演出用的3/4拍的器樂(lè )、交響樂(lè )或聲樂(lè )的樂(lè )曲
⒈ 一種三拍子的舞曲。起源于奧地利民間舞蹈,節奏明快,旋律流暢;伴奏中每小節用一和弦,第一拍重音較為突出。
引喻彬《女青年·女大學(xué)生宿舍》:“她哼起一首流行的圓舞曲,輕快地轉動(dòng)著(zhù)身子?!?/span>
一種每節三拍的舞曲。源于奧國鄉間的藍特舞曲,起初被視為粗俗舞曲,十七、八世紀流行維也納宮廷后,旋律速度加快,十九世紀以后風(fēng)靡全歐洲。以史特勞斯父子、蕭邦、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最有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