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極刑。
引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:“臣( 白起 )寧伏受重誅而死,不忍為辱軍之將?!?br/>漢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立元神》:“無(wú)以兼人,雖峻刑重誅而民不從,是所謂驅國而棄之者也,患孰甚焉?!?br/>晉葛洪《抱樸子·吳失》:“非不忌重誅也,非不悅美賞也,體不可力,無(wú)自奈何?!?br/>亦指受極刑的人。 《清史稿·睿忠親王多爾袞傳》:“予將簡(jiǎn)西行之鋭,轉旝東征,且擬釋彼重誅,命為前導?!?/span>
⒉ 謂當誅而不誅。
引《管子·法法》:“懦弱之君者重誅,重誅之過(guò),行邪者不革?!?br/>尹知章注:“重誅,難為誅罰?!?/span>
⒊ 謂處以極刑。
引《漢書(shū)·溝洫志》:“民人離散,盜賊將生,雖重誅延世,無(wú)益於事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