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謂辨正方位。
引《三國志·魏志·牽招傳》:“招準望地勢,因山陵之宜,鑿原開(kāi)渠,注水城內,民賴(lài)其益?!?/span>
⒉ 測繪地圖的方法之一。
引《晉書(shū)·裴秀傳》:“制圖之體有六焉。一曰分率,所以辨廣輪之度也。二曰準望,所以正彼此之體也?!?br/>清劉獻廷《廣陽(yáng)雜記》卷二:“自晉頠作準望,為地圖之宗,惜其不傳於世。至宋朱思本縱橫界畫(huà),以五十里為一方,即準望之遺意也?!?/span>
⒊ 猶對等,平等。
引《魏書(shū)·成淹傳》:“二國交和既久,南北皆須準望?!?br/>《資治通鑒·齊武帝永明九年》:“二國之禮,應相準望?!?br/>胡三省注:“準,揆平之物;又其義,擬也,倣也。對看為望。月有弦望。 《后漢·律歷志》:‘分天之中,相與為衡,謂之望?!^月望,日月正相對,其平如衡。準望之言,義取諸此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