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周王朝。因周為所封諸侯國之宗主國,故稱(chēng)。
引《詩(shī)·小雅·正月》:“赫赫宗周,褒姒烕之?!?br/>《后漢書(shū)·東夷傳序》:“后徐夷僭號,乃率九夷以伐宗周?!?br/>《舊唐書(shū)·代宗紀》:“唐虞之際,內有百揆,庶政惟和。至于宗周,六卿分職,以倡九牧?!?/span>
⒉ 周代王都所在,如豐、鎬、洛邑亦稱(chēng)為宗周。
引《書(shū)·周官》:“惟周王撫萬(wàn)邦,巡侯甸,四征弗庭,綏厥兆民,六服羣辟,罔不承德。歸于宗周,董正治官?!?br/>孔傳:“言協(xié)服還歸於豐,督正治理職司之百官?!?br/>孔穎達疏:“自滅淮夷,而歸於宗周豐邑,乃督正治理職司之百官?!?br/>《禮記·祭統》:“成公乃命莊叔,隨難于漢陽(yáng),即官于宗周,奔走無(wú)射?!?br/>鄭玄注:“周既去鎬京,猶名王城為宗周也?!?/span>
周代王都。因周為天下所宗,所以王都所在之處,如豐、鎬、雒邑皆稱(chēng)為「宗周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