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虵銜”。
⒉ 即蛇含。 南朝宋劉敬叔《異苑》卷三:“昔有田父耕地,值見(jiàn)傷蛇在焉。有一蛇銜草著(zhù)瘡上。經(jīng)日傷蛇走。田父取其草餘葉,以治瘡皆驗。本不知草名,因以蛇銜為名。參見(jiàn)“蛇含”。
引《抱樸子》云:蛇銜能續已斷之指如故。是也?!?br/>明李時(shí)珍《本草綱目·草五·蛇含》﹝集解﹞引陶弘景曰:“蛇銜處處有之。有兩種,并生石上,亦生黃土地。當用細葉有黃花者?!?/span>
⒊ 謂蛇銜珠報恩。
引典出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“隋侯之珠” 漢高誘注:“隋侯見(jiàn)大蛇傷斷,以藥傅之,后蛇于江中銜大珠以報之,因曰隋侯之珠,蓋明月珠也?!?br/>宋薛季宣《讀邸報》詩(shī):“豺祭如生獸,虵銜欲報珠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