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指典雅莊重的音樂(lè )。用于帝王祭祀、朝賀、燕享等典禮。
引《禮記·樂(lè )記》:“大樂(lè )與天地同和,大禮與天地同節?!?br/>漢徐干《中論·治學(xué)》:“大樂(lè )之成非取乎一音?!?br/>唐皮日休《憂(yōu)賦》:“大樂(lè )既沒(méi),淫聲是起?!?/span>
⒉ 極大的快樂(lè )。
引《二程語(yǔ)錄》卷二:“孟子言萬(wàn)物皆備於我,須反身而誠,乃為大樂(lè )?!?/span>
⒊ 指共同的快樂(lè )。
引康有為《大同書(shū)》甲部緒言:“徧觀(guān)世法,捨大同之道而欲救生人之苦,求其大樂(lè ),殆無(wú)由也?!?/span>
⒋ 官名。 秦漢奉常(太常)屬官有大樂(lè )令。 東漢永平三年改大樂(lè )為大予樂(lè ),凡國祭祀掌其奏樂(lè )及大饗之樂(lè )舞。歷代因之。 宋有大樂(lè )令, 元有大樂(lè )署, 明置神樂(lè )觀(guān),亦屬太常。參閱《通典·職官七》、《續通典·職官七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