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亡失國家。
引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晉獻公之喪, 秦穆公使人弔公子重耳,且曰:‘寡人聞之,亡國恒於斯,得國恒於斯?!?br/>孔穎達疏:“言寡人聞前古以來(lái),失亡其國,恒於此喪禍交代之時(shí);得其國家,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時(shí)?!?br/>《后漢書(shū)·李固傳》:“昔秦皇亡於沙丘,胡亥、趙高隱而不發(fā),卒害扶蘇,以至亡國?!?br/>宋蘇軾《私試策問(wèn)》之一:“呂氏既已滅矣,而吳楚之憂(yōu),幾至於亡國?!?/span>
⒉ 滅亡了的國家。
引《孫子·火攻》:“亡國不可以復存,死者不可以復生?!?br/>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存亡國,繼絶世?!?/span>
⒊ 將亡之國。
引漢桓寬《鹽鐵論·非鞅》:“譬若秋蓬被霜,遭風(fēng)則零落,雖有十子產(chǎn)如之何?故扁鵲不能肉白骨, 微箕不能存亡國也?!?/span>
國家滅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