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火毒huǒdú
[scorching] 形容像火一般的毒辣無(wú)情
火毒心腸
⒈ 指藥物酷烈的毒性。
引《宋書(shū)·劉亮傳》:“亮在梁州,忽服食修道,欲致長(cháng)生。迎武當山道士孫道胤,令合仙藥;至益州,泰豫元年藥始成,而未出火毒……﹝亮﹞取井華水服,至食鼓后,中間便絶?!?br/>《舊唐書(shū)·憲宗紀下》:“上服方士柳泌金丹藥,起居舍人裴潾上表切諫,以‘金石含酷烈之性,加燒鍊則火毒難制。若金丹已成,且令方士自服一年,觀(guān)其效用,則進(jìn)御可也?!?/span>
⒉ 即熱毒,中醫指導致人體外科癰瘍等病癥的一種因素。
引《宋史·劉遇傳》:“﹝遇﹞晨興方對客,足有炙瘡痛,其醫謂:‘火毒未去,故痛不止?!?遇即解衣,取刀割瘡至骨,曰:‘火毒去矣?!?/span>
⒊ 指烈火燃燒中因氧氣稀少而產(chǎn)生的一氧化碳的毒性。
引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三九回:“僖負覊率家人救火,觸煙而倒,比及救起,已中火毒,不省人事?!?/span>
⒋ 形容酷熱。
引洪深《五奎橋》第一幕:“今年的夏天不知是怎么的!一連四十多天了,火毒的太陽(yáng),總不見(jiàn)轉頭?!?br/>杜鵬程《戰斗生活怎樣檢驗我的心靈》:“腳下是燙熱的沙漠,頭頂是火毒的太陽(yáng)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