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吹揚灰燼。
引《淮南子·齊俗訓》:“夫吹灰而欲無(wú)瞇,涉水而欲無(wú)濡,不可得也?!?/span>
⒉ 古代將葭灰置于律管內測定節氣。新節氣至,灰則自行由相應律管內飛出。見(jiàn)《后漢書(shū)·律歷志上》。后遂以吹灰表示節氣變換。參見(jiàn)“吹葭”。
引唐韓愈《憶昨行和張十一》詩(shī):“憶昨夾鐘之呂初吹灰,上公禮罷元侯迴?!?br/>宋司馬光《次韻和韓子華寒食休沐》:“小雨前宵先潑火,季春明日又吹灰?!?/span>
⒊ 喻用力極小。參見(jiàn)“吹灰之力”。
例如:事同吹灰。
吹揚灰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