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猶探手。
引唐韓愈《調張籍》詩(shī):“刺手拔鯨牙,舉瓢酌天漿?!?/span>
⒉ 宋代軍制,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,以作標記,防止逃亡。
引宋李綱《論御寇用兵札子》:“召募畿甸之民刺手,權充鄉遂之兵,優(yōu)與贍給,事畢放還歸鄉?!?br/>宋李綱《與呂相公書(shū)》:“此曹皆東北無(wú)所歸之人,縱之使去,又復為盜,已刺手、背團結,與舊兵同為隊伍,逐日訓練,假以時(shí)日,當皆為精兵矣?!?/span>
⒊ 舊時(shí)的一種肉刑。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標記。
引清魏源《軍儲篇一》:“儻有紈袴溫飽之家,恥鯨哀免者,許以金贖,視其職銜小大,為罰贖之輕重,僅免刺面而僅刺手。刺手逾限不悛者誅,不得再贖?!?/span>
⒋ 猶言棘手。
引老舍《上任》:“咱們就這么辦,先找小的,不刺手的辦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