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蹴踘戲的一種形式。
引唐王建《宮詞》之八一:“寒食內人長(cháng)白打,庫中先散與金錢(qián)?!?br/>明高明《琵琶記·牛氏規奴》:“白打從來(lái)逞藝,官場(chǎng)自小馳名?!?br/>明王志堅《表異錄·言動(dòng)》:“白打,蹴踘戲也。兩人對踢為白打,三人角踢為官場(chǎng)?!?br/>清周亮工《寒食詩(shī)話(huà)樓感懷》詩(shī)之三:“令節空傳舊綵毬,詞人蹤跡此高樓……幕府健兒猶白打,上河士女幾千秋?!?/span>
⒉ 徒手相搏之戲。即拳術(shù)。 明朱國禎《涌幢小品·兵器》:“白打即手搏之戲……俗謂之打拳。參見(jiàn)“拳術(shù)”。
引蘇州人曰打手,能拉人骨至死?!?br/>明謝肇淛《五雜俎·人部一》:“武藝十八般,而白打居一焉?!?br/>清周亮工《閩小記·白打》:“予謂白打,即今之手搏,名短打者是也?!?br/>謝無(wú)量《西湖旅興寄懷伯兄五十韻》:“野寺青精飯,江湖白打錢(qián)?!?/span>
⒊ 自制的火槍。
引《詩(shī)刊》1977年第10期:“牧場(chǎng)上要提防豺狼,牧羊人肩不離白打?!?br/>楊賦注:“白打,自制的火槍?!?/span>
一種蹴踘戲。兩人對踢稱(chēng)為「白打」。
如:「這么頑劣的人,打了他也是白打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