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梵語(yǔ)意譯。指婆羅門(mén)。 印度古代四個(gè)種姓之一。
引《舊唐書(shū)·西戎傳·天竺》:“俗皆徒跣。衣重白色,惟梵志種姓披白疊以為異?!?br/>《翻譯名義集·外道》:“婆羅門(mén)……其人種類(lèi),自云從梵天口生,四姓中勝,獨取梵名,惟五天竺有,餘國即無(wú)。諸經(jīng)中梵志即同此名?!?/span>
⒉ 梵語(yǔ)意譯。古印度一切“外道”出家者的通稱(chēng)。
引《大智度論》卷五六:“梵志者,是一切出家外道。若有承用其法者,亦名梵志?!?br/>南朝梁蕭統《同泰僧正講》詩(shī):“若人聆至寂,寄説表真冥;能令梵志遣,亦使群魔驚?!?br/>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記·健馱邏國》:“初,尊者( 脇尊者 )之為梵志師也,年垂八十,捨家染衣?!?br/>宋陳善《捫虱新話(huà)·<原道>闢佛老》:“如《寳云經(jīng)》所説,菩薩善解回轉外道方便。菩薩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、尼犍就學(xué)經(jīng)法,精進(jìn)勇猛,細密威儀,勝彼外道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