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,往往趁秋高馬肥時(shí)南侵。屆時(shí)邊軍特加警衛,調兵防守,稱(chēng)為“防秋”。
引《舊唐書(shū)·陸贄傳》:“又以河隴陷蕃已來(lái),西北邊常以重兵守備,謂之防秋?!?br/>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移防》:“黃河曲里防秋將,好似英雄末路時(shí)?!?br/>范文瀾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:“唐用主要兵力到京西防秋(防吐蕃秋季入侵),對藩鎮不得不從姑息轉為忍辱退讓?zhuān)瑢ζ渌靶墓澏仁沟目刂屏σ泊鬄橄魅?,到處出現半獨立的割據者?!?/span>
唐時(shí)突厥、吐蕃等常于秋日入寇,故于其時(shí)調兵守邊,稱(chēng)為「防秋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