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方言的語(yǔ)音,指同一語(yǔ)言在不同地區因演變而形成的語(yǔ)音差別,在標準音確立后,以不同于標準音的為方音。
引明郎瑛《七修類(lèi)稿·辯證八·杭音》:“﹝杭音﹞至今與汴音頗相似,如呼玉為玉(音御),呼一撒為一(音倚)撒……審方音者不可不知?!?br/>清俞樾《春在堂隨筆》卷九:“‘紅’字與八庚韻字,迥不相似,豈其人讀‘紅’字似‘衡’字歟……然則方音誤韻,古固有之,不足為斯人病矣?!?/span>
例如:廣州人讀“凱”如“?!?, 福州人讀“知”如“低”,均為不同的方音。
⒉ 指方言。
引明范汭《南唐宮詞》:“女冠鳥(niǎo)爪解方音,識得蓬瀛路淺深?!?br/>清顧炎武《日知錄·方音》:“《荀子》每言案,《楚辭》每言羌,皆方音?!?br/>清顧炎武《日知錄·方音》:“《金史·國語(yǔ)解序》曰:‘今文《尚書(shū)》,辭多奇澀,蓋亦當世之方音也?!?br/>今本《金史·國語(yǔ)解序》作“方言”。 劉師培《文說(shuō)》:“古人作文,多用方音,《公羊》侈用齊言,《離騷》亦徵楚語(yǔ)?!?/span>
方言的語(yǔ)音。同一語(yǔ)言在不同地域因諸種因素影響,往往形成語(yǔ)音的差別,在標準音確立后,不同于標準音的概稱(chēng)為「方音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