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發(fā)展
人口分布
宋朝時(shí)期,楊姓大約有210萬(wàn)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2.7%,排在王、李、張、趙、劉、陳之后,為宋朝第7大姓。楊姓第一大省是四川。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陜西、山西,這三省楊姓大約占全國楊姓總人口的46%;其次分布于河南、河北、湖南,這三省的楊姓又集中了20%。全國形成了以川湘、陜晉、冀豫為中心的三大塊楊姓聚集地。 明朝時(shí)期,楊姓大約有240萬(wàn)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2.5%,為明朝第6大姓。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(11.1%)、江西(10.7%)、江蘇(10.3%)、山東(10.1%),這四省楊姓大約占楊姓總人口的42%;其次分布于山西(9.4%)、四川(7.8%)、福建(7.6%)、陜西(5.9%)、湖南(5.5%),這五省的楊姓又集中了36%。浙江一躍成為楊姓第一大省。宋、元、明600余年中,全國人口純增長(cháng)率是20%,楊姓人口增長(cháng)比全國人口的增長(cháng)速度要慢些,楊姓人口總增加率僅為13%,凈增加了30萬(wàn)。楊姓人口的分布總格局也發(fā)生變化,人口主要向東南地區遷移。全國重新形成了浙蘇魯、贛閩、晉陜、川湘四大塊楊姓人口聚集地區,重心由西部傳到了東南部。 當代,楊姓總人口已超過(guò)4000萬(wàn),為全國6大姓之一,約占全國人口的3.1%。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河南、云南三省,大約占楊姓總人口的30%;其次分布于山東、湖北、湖南、貴州、河北,這五省又集中了30%。四川為當代楊姓第一大省。全國形成了云貴川湘、豫冀魯鄂兩塊楊姓聚集區。在人群中,分布在云貴、四川大部、重慶南部、湖南西部、廣西北部,楊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4.5%以上,有的達13%,占了國土面積的13.6%,居住了大約23%的楊姓人口。在晉冀豫、京津、陜寧、甘肅大部、青海東部、新疆北端、內蒙古中部和東北部、黑吉西部、湖北大部、湖南中部和北部、安徽西北部、廣西中部,楊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3%-4.5%,其覆蓋面積占了國土面積的27.3%,居住了大約34%的楊姓人口。
姓氏文化
姓氏名望
《中國人名大辭典》收入了楊姓歷代名人805名,占總名人數1.77%,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八位;楊姓的著(zhù)名文學(xué)家占中國歷代文學(xué)家數2.02%,排在第六位;楊姓的著(zhù)名醫學(xué)家占中國歷代醫學(xué)家的1.96%,排在第十位;楊姓的著(zhù)名美術(shù)家占中國歷代美術(shù)家總數的2.12%,排在第十一位。 姓名 朝代生卒年出生地備注楊朱戰國不詳魏國哲學(xué)家,道家楊朱學(xué)說(shuō)派創(chuàng )始人楊雄西漢前53年-18年蜀郡成都(今四川成都郫縣)漢賦四大家之一楊震東漢?-124年弘農華陰(今陜西華陰東)官員,曾任荊州刺史、東萊太守楊堅隋朝541年-604年弘農華陰(今陜西華陰東)代周建隋滅陳,結束南北分裂局面楊素隋朝544年-606年弘農華陰(今陜西華陰東)隋朝開(kāi)國元勛楊廣隋朝569─618年弘農華陰(今陜西華陰東)完善科舉制度,開(kāi)鑿大運河楊行密唐末852年-905年廬州合肥(今安徽長(cháng)豐)政治家、軍事家,五代十國時(shí)期吳國奠基人楊業(yè)北宋?-986年并州太原(今山西太原)將領(lǐng)楊安兒金末?-1214年山東東路益都(今山東青州)紅襖軍起義首領(lǐng)楊萬(wàn)里南宋1127年-1206年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縣)南宋四大家之一楊璟明朝?-1383年合肥將領(lǐng),封璟營(yíng)陽(yáng)侯。楊士奇明朝1366年-1444年江西泰和(今江西省泰和縣)內閣首輔,政治家楊榮明朝1371年-1440年建安(今福建建甌)內閣大學(xué)士楊溥明朝1372年-1446年湖廣石首(今湖北石首)內閣首輔,謚號文定楊一清明朝1454年-1530年鎮江丹徒(今屬江蘇?。┱渭?、文學(xué)家楊繼盛明朝1516年-1555年直隸容城(今河北容城縣)諫臣,官至兵部員外郎楊秀清清朝1823年-1856年廣西桂平太平天國左輔正軍師,東王楊絳中華民國1911年-北京翻譯家、文學(xué)家、戲劇家楊利偉中華人民共和國1965年-遼寧省綏中縣中國第一代航天員楊鈺瑩中華人民共和國1971年-江西南昌女歌手楊威中華人民共和國1980年-湖北省仙桃市體操運動(dòng)員 楊丞琳中華人民共和國1984年-臺灣省臺北市女歌手、演員、主持人楊冪中華人民共和國1986年-北京市女演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