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生平
楊椿出身名門(mén),依靠門(mén)第入仕,初拜中散,管理皇帝的御馬房,后遷內給事,與其兄楊播同侍宮中。后來(lái)出任中都曹(魏設有內、中、外三都大官),專(zhuān)管刑獄事務(wù)。他處事小心謹慎,查辦比較公正,受到孝文帝的賞識,轉任宮輿曹少卿,加給事中。后來(lái)孝文帝將他調任豫州刺史,再遷冠軍將軍,改任濟州刺史。平原太守控告他為官不廉,廷尉提議免官,受皇帝庇護,只降職任梁州刺史。 魏宣武帝拓跋恪即位后,北方人民的生活日益貧困,而拓跋氏統治階級更加驕奢腐化,階級矛盾空前尖銳。景明四年(503)初,梁州武都(故治在今甘肅西和縣)的氐族人首領(lǐng)楊會(huì )率眾起義,反抗北魏。拓跋恪下詔命楊椿以冠軍將軍、都督西征諸軍事,率領(lǐng)大軍鎮壓楊會(huì )起義。當年五月,楊椿即將起義鎮壓下去,殺了數千氐族人。但氐族人民并不甘心屈服,他們在路途截奪了官府運輸的軍糧。正始二年(505)四月,仇池郡(故治在今甘肅西和縣以南)氐族人民起義,朝廷命楊椿率軍鎮壓。次年,秦州(治所在今天水市)的羌族人民聚眾起義,擁護州主簿呂茍兒為帥,立年號“建明”。涇州(治所在甘肅涇川縣)屠各族首領(lǐng)陳瞻率眾起義,關(guān)隴大震。楊椿又隨安西將軍元麗領(lǐng)兵鎮壓。元麗用楊椿的緩師誘敵之計,乘起義軍松懈,偷襲成功,殺了陳瞻,鎮壓了起義?;爻?,楊椿升任太仆卿,加授安東將軍。 永平元年(508)十月,南徐州(今江蘇省宿遷縣以南、成子湖以北地區)發(fā)生起義,楊椿又奉命率四萬(wàn)軍隊征剿,這次未能取勝,兵敗而還。之后,他被調任朔州(故治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北)刺史。這時(shí),廷尉起訴楊椿在任太仆卿時(shí)曾盜種牧田340頃,按律應處刑5年。但宣武帝拓跋恪允許贖罪,不久就調任都官尚書(shū),監修白溝堤堰。之后,又調任定州(故治在今河北定縣)刺史。他在督修黑山道(即河北平山縣通山西五臺縣的山路)時(shí),伐木私造佛寺,勞役士卒,受到御史劾奏,被免官為庶人。 魏孝明帝拓跋詡正光五年(524),楊椿被起用,以衛將軍都督雍州和南豳州諸軍事,任雍州刺史。這時(shí),關(guān)隴地區的各族人民不堪忍受民族壓迫,暴發(fā)了莫折念生、萬(wàn)俟丑奴等大起義。楊椿以病告假歸鄉,由蕭寶夤代任雍州刺史。 孝莊帝拓跋子攸即位后,楊椿晉升為司徒,當年又封太保加侍中。元顥(北魏宗室,自立為帝,兵敗被殺)之亂,政局動(dòng)蕩,楊椿無(wú)心繼續從政。孝莊帝返還洛陽(yáng)后,他多次辭職,于永安二年(529)回鄉。 臨離京時(shí),他告誡子侄兒孫們說(shuō),我兄弟等所以有高官厚祿,正是對朝廷忠貞,小心謹慎,不議論他人過(guò)失,對人們不分貴賤,均以禮相待。你們當中有的人坐著(zhù)待客,有的趨附權勢門(mén)庭,有的好議論別人長(cháng)短,這些都是立身處世之大忌。你們若能謹守禮義,不驕奢傲慢,是可以成名的。他還說(shuō),我今年75歲,不能理事,所以求退,是要讓你們明白人應有滿(mǎn)足的時(shí)候,不可茍求千載之名。 永安三年(530)九月,操縱北魏政權的爾朱榮由晉陽(yáng)南下入洛陽(yáng),孝莊帝與近臣楊侃等密謀殺了爾朱榮。這樣爾朱氏一族便和楊家結下仇怨。楊椿回歸華陰原籍的第三年,即普泰元年(531),在關(guān)中的爾朱天光為給爾朱榮報仇,殺了楊椿及其全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