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平
早期事跡
王鐸是會(huì )昌年間進(jìn)士,累遷至右補闕、集賢殿直學(xué)士,后進(jìn)入西川節度使白敏中的幕府。 847年(大中元年),王鐸入朝,擔任監察御史。860年(咸通元年),又由駕部郎中加封為知制誥,拜中書(shū)舍人。
擔任宰相
864年(咸通五年),王鐸改任禮部侍郎。他主持會(huì )試,錄取大量人才。866年(咸通七年),王鐸又改戶(hù)部侍郎、判度支,不久升任禮部尚書(shū)。871年(咸通十二年),王鐸進(jìn)封同平章事,又加門(mén)下侍郎、尚書(shū)左仆射,拜司徒。
當時(shí),宰相韋保衡因王鐸是自己科舉時(shí)的主考官,對他非常恭敬,還讓他兼任刑部、吏部尚書(shū)。七月,唐僖宗繼位,又加王鐸為尚書(shū)右仆射。不久,韋保衡獲罪被貶,王鐸以檢校右仆射之職出任汴州刺史、宣武軍節度使。
王鐸有經(jīng)世之志,素以安邦為己任,深受士人推崇。后來(lái),河南發(fā)生農民起義,時(shí)人都希望王鐸能入朝輔政,宰相鄭畋也數次舉薦。876年(乾符三年),唐僖宗召王鐸回朝,任命他為左仆射、門(mén)下侍郎、平章事。
出鎮江陵
877年(乾符四年),起義軍攻陷江陵(今湖北荊州),淄青節度使宋威兵敗。宰相盧攜建議由高駢率軍征討,但遭到反對。這時(shí),王鐸當廷上奏道:“臣忝為宰相,在朝不能為陛下分憂(yōu),愿親率諸軍,掃平賊寇?!北姶蟪级急硎就?。
878年(乾符五年),王鐸被任命為守司徒、侍中、江陵尹、荊南節度使、諸道行營(yíng)兵馬都統,又封晉國公。王鐸到江陵后,綏納流亡百姓,招募士卒,修繕兵甲,在一年之間使得江陵武備嚴整。
879年(乾符六年),王鐸任命兗州節度使李系為都統都押衙兼湘南團練使,讓他率精兵扼守嶺北。李系雖出身將門(mén),但本人并無(wú)用兵之能。十月,起義軍入侵湖南,攻陷潭州(今湖南長(cháng)沙)。李系兵敗,麾下五萬(wàn)精兵被屠殺殆盡,尸體都被投入江中。
王鐸聞聽(tīng)李系兵敗,命部將劉漢宏守江陵,自己率軍奔襄陽(yáng)。王鐸走后,劉漢宏大肆劫掠,棄城而走,起義軍得以攻陷江陵。 不久,王鐸被罷相,諸道行營(yíng)都統之職由淮南節度使高駢接任。
征討黃巢
880年(廣明元年),起義軍劫掠淮南,高駢兵敗。不久,兩京淪陷,僖宗逃往西川,并命鄭畋為兵馬都統。881年(中和元年),王鐸被起復為侍中、滑州刺史、義成軍節度使、諸道行營(yíng)都統,率三萬(wàn)軍隊駐扎在盩厔(今陜西周至)以東。
882年(中和二年),王鐸任命周岌、王重榮、諸葛爽、康實(shí)、安師儒、時(shí)溥六位節度使為將佐,以中尉西門(mén)思恭為監軍,傳檄天下,號召各鎮諸侯討賊。當時(shí),諸鎮雖出兵征討,但卻不肯爭先,及至見(jiàn)到王鐸檄文,這才奮力剿賊。不久,叛將朱溫投降,同州(今陜西大荔)收復。
883年(中和三年),李克用率沙陀軍南下勤王,收復華州(今陜西華縣)。四月,官軍收復長(cháng)安,王鐸以中書(shū)令的身份承制封拜有功將領(lǐng)。 這時(shí),宦官田令孜欲奪取破賊之功,向皇帝進(jìn)讒,將王鐸貶為檢校司徒、義成節度使。
遇害
起初,王鐸引朱溫為外援,對他非常倚仗。后來(lái),朱溫勢力壯大,逐漸倨傲,王鐸知道他不能依恃,便上表請求回朝。884年(中和四年),唐僖宗從西川返回長(cháng)安,并任命王鐸為滄景節度使。
王鐸累世豪貴,赴任之時(shí)裘馬鮮明,而且帶有許多姬妾。魏博節度使樂(lè )彥禎之子樂(lè )從訓貪慕他的財物,在幕僚李山甫的唆使下,埋伏在高雞泊(在今河北故城西南),趁機劫掠。王鐸與家屬幕僚三百余人一同遇害,天下無(wú)不痛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