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唯一可惜的就是徐庶因為種種原因而被迫投降了曹操,因為是降臣地位尷尬,又因為魏國人才太多,謀臣如雨,只做到御史中丞,實(shí)在是可惜。
2、除老臣外,當朝大臣如參知政事吳奎、御史中丞呂誨、參知政事唐介等也都以王安石“論議迂闊”、“狷狹少容”等為由,極力反對王安石為相。
3、趙倨想起來(lái)了,原任御史中丞張升益上月因為父亡回鄉奔喪,按照朝廷規定,官員父母亡故,必須守制三年,稱(chēng)為丁憂(yōu)。
4、靈運以疾東歸,而游娛宴集,以夜續晝,復為御史中丞傅隆所奏,坐以免官。
5、直兵鮑僧睿,恃頊勢為不法,御史中丞徐陵為奏彈之,從南臺官屬引奏案而入。
6、拜左臺御史中丞,中外累息,至以目語(yǔ)。?
7、說(shuō)起來(lái),京兆尹是從三品高官,御史中丞才正五品,侍御史更是只有從七品,相差懸殊。
8、其中御史中丞因為統領(lǐng)侍御史和諸郡監御史,可以命令御史按章糾彈百官,權力尤重。
9、袁傪,官御史中丞、兵部侍郎。詩(shī)二首。
10、舊事,左右仆射初上,御史中丞、吏部侍郎已下羅拜。
11、臣案《漢書(shū)宣秉傳》云,詔征秉為御史中丞,與司隸校尉、尚書(shū)令俱會(huì )殿廷,并專(zhuān)席而坐,京師號之為三獨坐。
12、接著(zhù),群僚百官紛紛進(jìn)言,御史中丞海青峰、署理兵部侍郎盧騰遠、東宮洗馬虞文俊、翰林院編修岑渡、禮部主事仲暄都上疏為任停云辯誣。
13、同月,安祿山赴任,玄宗敕令中書(shū)門(mén)下三品以下正員外郎長(cháng)官、緒司侍郎、御史中丞于鴻臚寺亭子祖餞。
14、先是,御史中丞石公弼、侍御史毛注數劾京,未允,至是,貶太子少保,出居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