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根據其子伍朝樞在《哀啟》中的記載,伍廷芳“年三十三,以為欲救國危,非赴歐美精研法學(xué),舉吾國典章制度之不適者,改弦更張不可。
2、去世了,爸爸向親朋好友發(fā)了哀啟。
3、張伯苓逝世后,除天津報章刊出張家的“哀啟”和由他人代筆起草的“張伯苓遺囑”外,大陸新聞媒體一片寂然,無(wú)任何評論和深度報道。
4、此次文獻展,有生前榮耀的記錄,也有諸多哀啟、行述、哀挽錄、榮哀錄等訃聞文獻。
5、民國時(shí)期的訃告通常為厚厚的一本,內容分為遺像、挽詞、訃聞、哀啟四個(gè)部分,足有三四十頁(yè)。
6、張謇徹夜擬哀啟,作祭文,親自料理喪事,處理好軍中善后各事后才離開(kāi)。
7、爺爺去世了,爸爸向親朋好友發(fā)了哀啟。
◎哀啟āiqǐ
[eulogy on (life of) the deceased usually attached to the oobituary notice;memorial article] 放在訃告后的信函,用于追述死者生平事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