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今小人作孽,已伏憲章,恐不逞之徒,猶未能息。
2、今陛下晨往宵歸,臣恐不逞之徒,妄生矯詐。?
3、這些不逞之徒,一有機會(huì )便想渾水摸魚(yú),蠢蠢欲動(dòng)。
4、這是賑災使張山甫的好意,怕那些災民中的不逞之徒鋌而走險,才借給了我這些跟隨。
5、潼關(guān)失守后,安祿山還沒(méi)有到長(cháng)安,士民就逃入山谷,宮嬪哭著(zhù)散匿逃亡,將相府第之家委棄的寶貨不可計數,不逞之徒成群結隊爭搶財物,一連幾日都搶不完。
6、廳長(cháng)據報后,查其舉動(dòng)情形,顯有一般不逞之徒,溷跡其間,藉端茲擾。
7、伯爵大人,現在都局勢不穩,有些不逞之徒企圖秘密破壞國家,妨害帝國總體戰略的政策。
8、,甚至寺廟成為避役者和不逞之徒的逋逃藪。
9、裕與不逞之徒削弱王室,宗門(mén)能自修立者莫不害之。
10、只有嚴懲這幫不逞之徒,才能維護社會(huì )治安。
◎不逞之徒bùchěngzhītú
[the unruly;desperado] 為非作歹,不能得手的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