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剛改元登極就遇到這樣的大禍事,內外都會(huì )對他的執政合法性有所懷疑吧,兩廣總督還在邸報里宣稱(chēng)三月之內必然能撲滅亂黨,以儆效尤。
2、蟆丙辰,竇建德為壇于樂(lè )壽,自稱(chēng)長(cháng)樂(lè )王,置百官,改元丁丑。
3、武后改元天授,尊大成至圣先師孔子遺志恢復周禮,定都洛陽(yáng),更國號為周。
4、之道,消弭朋黨之爭,達到安邦定國,故改元為“建中靖國”。
5、根據史料記載,嗣圣元年,武后臨朝稱(chēng)制,翌年改元,取“敦信明義,崇德報功,垂拱而天下治”中“垂拱”兩字作年號。?(好工具)
6、西漢末年,王莽篡漢改元,新蔡縣更名新遷縣。
7、至于晉武獨以天性矯而行之,可謂不世之賢君;而裴、傅之徒,固陋庸臣,習常玩故,不能將順其美,惜哉!吳改元寶鼎。
8、壬辰,吳主加尊號曰睿圣文明光孝皇帝,大赦,改元大和。
9、次年改元“紹圣”,并停止與西夏談判,多次出兵討伐西夏,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。
10、???????深改元年,改革大潮在一項項革故之舉中涌起,改革畫(huà)卷在一項項鼎新之措中展開(kāi),全面深化改革猶如鯤鵬展翅,乘風(fēng)翱翔。
11、雍州刺史武昌王渾與左右作檄文,自號楚王,改元永光,備置百官,以為戲笑。
12、中國是文字國?;实塾鲋?zhù)不順心的事便改元,希望明年的國運漸趨好轉。本來(lái)是元武十二年的,改叫大慶元年,以往的不幸的日子就此告一結束。對于字眼兒的過(guò)分的信任,是我們的特征。
13、十五年二月,劉福通迎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帝,號小明王,國號宋,奠都亳州,改元龍鳳。
14、國不可一日無(wú)君,胡太后遂將尚在襁褓中潘嬪所生皇女從后宮抱來(lái)立為皇帝,改元“武秦”,胡太后則繼續臨朝稱(chēng)制。
15、當其時(shí),武氏改國號周,改元天授。
16、改元至正,與民更始,觀(guān)其任賢相,召儒臣,勉阿魯圖之交儆,惜巙巙之遽歿,亦若有一隙之明。
17、巨字犯諱,何故不改?越年本為天鳳七年,莽依六歲改元的詔命,改號為地皇元年。
18、梁惠王改元為“后元”是他政治生涯中的大事。
19、睦仁一上位就開(kāi)始倒幕,第二年就倒成了,因《周易》曰“圣人南面而聽(tīng)天下,向明而治”,改元明治。
20、僖宗李儼遷都鳳翔,改元中和元年,令鄭畋為西歧州內外諸軍都詔討,加兵部尚書(shū)銜,速草檄文詔令天下各道兵馬入京師勤王。
21、劉辯改元后的第三天,董卓主持群臣大會(huì ),申明劉辯年幼愚昧,不配當一國之君,接著(zhù)逼迫何太后下詔書(shū)廢劉辯為弘農王,另立劉協(xié)為皇帝。
22、武氏方下制許可,于九月九日起,易唐為周,改元天授。
23、太皇太后笑道“行了,別得了便宜賣(mài)乖,你兒子當皇帝,你還不樂(lè )意啊,明年他生出來(lái),咱們就改元,你說(shuō)年號叫什么好?”。
24、李明輝實(shí)力大增,養兵屯田,遠交近攻,終于在五年之后,消滅了天下諸侯,登基為帝,改元建業(yè),號稱(chēng)建業(yè)大帝。
25、改元泰定,修文法,改稅負,安撫流民草寇等。
26、雞蛋妹者,平鵬改元開(kāi)放七年生,姓名籍貫已不可考矣,疑為巴郡人士。
◎改元gǎiyuán
[change the designation of an imperial reign] 帝王即位時(shí)或在位期間改變年號
年夏五,改元景炎?!?/span>宋·文天祥《< 指南錄> 后序》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