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具體到大王殿的做法,是工匠們先在斗拱的后部四周加固了一道規制較小的“圈梁”,四角用抹角梁加固結實(shí)。
2、從底到頂嵌拼如小斗拱狀,成環(huán)狀旋榫,堆迭向上,從上到下,共盤(pán)旋十八圈,猶如編織“雞籠”一般,故而得名。
3、各層塔檐每面角斗拱三朵,檐角有仿木轉角斗拱均為雙抄華拱。
4、這是一座閣樓式磚塔,四面七級,表面非常簡(jiǎn)潔,除了每層塔檐采用菱角牙子出檐,就別無(wú)裝飾品,連檐下的斗拱也簡(jiǎn)單地繪制而成。
5、楊氏大宗祠以二品官階的規格進(jìn)行斗拱承檁,九架梁,穿插方等格局很高的大式建筑。
6、大門(mén)南向,正對振揚門(mén),東西兩側分別建有四柱斗拱飛檐碑亭,亭內分別立“忠”、“孝”字碑,二字相向。
7、比如斗拱、屋檐的層次、斷面和輪廓,都要用粗細不同的線(xiàn)條來(lái)表示,線(xiàn)條的交結也不能生硬死板,要恰到好處。
8、兩側,廂房林立,紅燈高掛,雕梁畫(huà)棟,明柱花窗,所有的房檐兒都翹著(zhù),讓人明白了什么是飛檐斗拱。
9、而鐘樓則好像一口鐘,也分上下兩層,全磚石無(wú)梁拱券式結構,大額枋、檐、檁、斗拱、檐椽等均為石料雕琢而成,兩側山花均為琉璃磚拼制而成。
10、天津有一座古鎮,這里白玉石橋、灰磚黛瓦、斗拱檐枋,建筑如詩(shī)水系如舞。
11、明露著(zhù)梁架和斗拱,繪和璽彩畫(huà)。
12、柱頭卷殺為倒鐘形,大殿下方,石砌了須彌座臺基……這樣的風(fēng)格,讓大殿看上去大氣莊重,而大殿外間的叉手扶脊、斗拱結構等,無(wú)不工藝精巧、匠心獨到。
13、牌樓無(wú)論柱頭輔間或轉角鋪作,均為四跳九踩重翹如意斗拱。
14、梁枋又分額枋、檐枋,斗拱下面是額枋,上面彩畫(huà)和金龍圖案,柱子之間的構件叫檐枋,繪有金龍和璽圖案。
15、它面南而建,巍峨、秀麗的天守閣屹立在城中央,碧瓦白墻、雕梁飛檐,斗拱綺戶(hù),金碧輝煌。
16、譬如昭陵裬恩殿屋面和陵墻的墻體頂部瓦件破損、脫落;臺基石構件殘壞、走閃錯位;磚拱券酥堿化嚴重;木構件腐爛、斗拱脫落;排水溝雍塞不通等。?
17、廡殿頂,仿木斗拱,中間鑲豎匾,刻“圣旨”、“壺儀閨范”等字樣。
18、塔的每層出檐較淺,各角均有簡(jiǎn)單的仿木裝飾,每面正中檐下有一朵仿木斗拱,呈六角形角錐體。
19、在暗層內圍的短柱上,木墩取代斗拱起到了墊護作用。
20、在須彌座上,設五鋪作斗拱,斗拱上有撩檐枋臺數室,塔檐下磚砌仿木結構的五鋪作出的雙抄斗拱,塔身九層。
21、西安鐘樓二樓檻窗、檻墻、樓梯斗拱出現裂縫。
22、從高高的狹窄的被切割成無(wú)數的破碎幾何形狀的天空里,嚴樹(shù)欣賞到好幾幢古典樓房的飛檐斗拱,花花綠綠壁畫(huà)的藻井。
23、從立面形式上,正脊垂脊及戧脊為疊瓦脊,大門(mén)為版門(mén),直欞窗,斗拱為偷心造五鋪作斗拱,梁架用叉手。
24、及斗拱與現代建筑模數的關(guān)系。
25、同時(shí)異型的吊頂也是這次設計的一個(gè)特色,就像是斗拱的一種抽象,一種簡(jiǎn)單的元素符號。
26、宮殿位于山巔之上,重檐九脊高聳入云,斗拱交錯黃瓦蓋頂,飛檐如龍玉砌雕闌,如同瓊樓金闕,如夢(mèng)似幻。
27、樓頂、斗拱、雀替、抱鼓等雕刻均十分精美,柱間刻有上中下額枋三道,枋心刻有花鳥(niǎo)神獸浮雕和數組人物故事,圖案有刀鑿痕跡,有些模糊不清。
28、天花、梁枋、椽頭和斗拱,均施仿古涂料彩繪,其中梁枋為旋子雅伍墨彩繪,枋心采用“一統江山”。
29、原門(mén)樓由紅砂巖作石券門(mén),水磨青石方磚作楣梁,紅砂巖為柱,檐下水磨磚斗拱,各層交叉連接,構想巧妙,頗具中國古代建筑特色。
30、作為東方建筑、家具的主要用材,斗拱、檐楣、格扇、檻窗、床榻、屏風(fēng)、案幾……自古以來(lái),人們就發(fā)現了它們那種特別溫和、美麗以及質(zhì)樸的品質(zhì)。
31、韓國宮殿都是圓形椽子,斗拱也很少,石欄的裝飾都是朝鮮鼓形。
32、斗拱、大梁、檐柱、雀替、頸柱等零部件依次做好,再按剖面圖依次拼接、粘貼。
33、柱頭斗拱奇大,補間鋪作無(wú)華拱,只有柱頭枋,上面刻影拱。
34、檐下斗拱整潔,殿內梁架規整,屋頂上三彩琉璃剪邊。
35、在村中,那青色的院墻高聳,四周壁壘森嚴,院內飛檐斗拱。
36、天乙真慶宮為石砌仿木結構,殿梁、柱、枋、戶(hù)牖、斗拱、吻飾等等,全部是用青在石頭上雕刻鑿成構件,然后榫卯拼裝而成。
37、因屋面滲漏和白蟻侵蝕,檁條和梁架大木構件出現腐爛、折裂,前廊挑檐斗拱也出現脫榫、下垂現象。
38、一期工程對玉皇閣進(jìn)行了揭頂維修,經(jīng)過(guò)半年多的施工,已完成梁、柱、斗拱、飛椽連檐、望板的針對性保護維修和矯正以及木構件更換等工作。
39、主體建筑均使用斗拱飛椽,造形美觀(guān)大方。
40、有單翹單昂五踩斗拱和金線(xiàn)大點(diǎn)金龍錦枋心旋子彩畫(huà)。
41、一座重檐九脊頂的龐大建筑,斗拱交錯,黃瓦蓋頂,高臺厚榭,魏然矗立在平臺中央,四周雕欄玉砌做工精細。
42、全樓所有卯榫,檁梁斗拱,房檐都是木貭結構,不用一根釘子,真世上奇事也。
43、綜合運用了小磚疊澀法、拱卷法、筒卷法及斗拱承托等構筑方式,是四川典型的宋塔之一。
44、前檐、山墻施柱頭鋪作、轉角鋪作斗拱八朵。
45、太微星斗拱瓊臺,圣祖琳宮鎮九垓。
46、但也為了追求錯彩鏤金、精細華麗的效果,仍然以石仿木雕刻斗拱、掛落,屋頂用石板做成歇山、方攢尖和六角攢尖。
47、西安鐘樓二樓檻窗、檻墻、樓梯斗拱出現裂縫,柱頭上部椽子部分有脫離現象。
48、制作時(shí),尺寸必須算準,包括承托藻井的檐枋斗拱,井沿的方邊、圓口和四角的天花板。
49、寺院坐北朝南,山門(mén)斗拱檐枋色彩很新,可以猜想寺院曾近年修葺。
50、鋪作是由斗拱組成的構造單元,分為三種,立于柱頭的稱(chēng)柱頭鋪作;立于兩柱之間闌額或普拍方上的是補間鋪作,立于轉角處角柱上的叫轉角鋪作。
51、但排屋的遺風(fēng)猶存,那屋脊上的琉璃瓦雕飾,門(mén)前的大紅立柱,以及粉墻青瓦,飛檐斗拱,在夕暉的照耀下,是那么的古樸而莊重。
52、無(wú)論大木結構、斗拱形制,還是細部隔扇“簇六雪花紋”、枋頭“霸王拳”,垂脊截獸小跑、平座滴珠板、鼓鏡柱礎,建筑均與北京故宮建筑相似。
53、斗拱脫榫及木柱中空的情況較多,部分古建的主要承重木柱已經(jīng)朽壞,危及建筑結構安全。
54、享亭單檐歇山頂,斗拱出現龍頭象鼻,有側角升起。
55、在寬大的屋檐下,建筑者使用了十二攢斗拱,并修飾以龍頭形的挑尖梁頭,華美的曲線(xiàn)足以和現代裝飾相媲美。
56、節烈坊脊頂中部立一寶葫蘆,左右飛檐斗拱飾火焰牌。
57、遠遠的青山上飛檐斗拱,翠黛環(huán)繞,樓宇前一棵高大的銀杏樹(shù),頂著(zhù)滿(mǎn)樹(shù)的金黃,婆娑立在秋風(fēng)里,肅靜遇上了旖旎,不知誰(shuí)愛(ài)上了誰(shuí)……
58、石坊造型很精巧,上部雕有瓦壟,下刻斗拱,橫梁刻有精美的“二龍戲珠”。
59、整個(gè)建筑為磚木結構,檐部設計斗拱,出檐深遠,直至殿頂;內部結構高大,上層佛堂內有藻井,橫欄上雕有飛天、孔雀、牡丹、寶相花等圖案。
60、檐部七踩斗拱,雕刻纖細,彩繪單退暈。
“斗拱”dǒugǒng的又音。拱,從柱頂一層層伸出的方木。斗,指拱和拱之間連系的木塊。斗拱為中國古代建筑中,介于楹柱和橫梁間的承接部分。
我國建筑特有的一種結構。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,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,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,合稱(chēng)斗拱,也作「斗栱」、「枓栱」、「櫨欂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