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“痢”即指的“腸炎”,古時(shí)稱(chēng)“赤痢”、“白痢”、“赤白痢”、“禁口痢”等名。
2、醫生診斷說(shuō)他得了赤白痢,是痢疾的一種。
3、刺梨干果入藥可治紅崩白帶、痔瘡、赤白痢疾、牙根腫痛等癥,并能發(fā)乳、止遺精。
4、石榴果皮可以入藥,主治赤白痢疾、下血脫肛等。?[好工具]
5、馬齒莧有清熱利濕、解毒消腫、消炎、止渴、利尿的作用,中醫古籍記載它有治“赤白痢疾、赤白帶下、腸炎”的功效,對治療濕熱型痢疾特別適合。
6、主大腸泄瀉,止赤白痢,和氣,澀腸胃,解惡瘡毒。
7、莧菜性味甘涼,長(cháng)于清利濕熱,清肝解毒,涼血散瘀,對于濕熱所致的赤白痢疾及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目痛、咽喉紅腫不利等,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。
8、白蘿卜桿葉,治脾胃不和,宿食不消,胸膈膨脹,噎膈,打呃,嘔吐酸水,赤白痢疾,婦人乳結、乳腫,經(jīng)閉。
9、赤痢用甘草湯下川黃連丸,白痢用姜湯下吳茱萸丸,赤白痢各用十五丸,米湯下。
10、赤白痢疾,暑熱痢疾,傷暑發(fā)熱,目赤腫痛,小兒疳積,夜盲;外治毒蛇咬傷,指頭蛇瘡,皮膚飛蛇卵,小兒暑癤。
11、本方亦可治赤白痢下,方法相同,白痢用白花,赤痢用紅花。
12、得赤白痢,可用薤白一把,同米一起煮粥來(lái)吃。
13、石榴果皮可入藥,主治赤白痢疾,下血脫肛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