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言定天下者一道,仁政而已,不貪殺人,人則歸之,是故文王視民如傷,此之謂也。
2、今人多不知若為香草之名,以若為若許、若此之謂,雖仍可通,失其美人香草之本意矣。
3、閉者,敵人之劍將出而未出之時(shí),即速用劍堵敵手,不令出劍,此之謂閉。
4、所謂誠其意者,毋自欺也,如惡惡臭,如好好色,此之謂自謙,故君子必慎其獨也。
5、質(zhì)色皓然固以安,偽色縵然亂以煩;雖欲故之中,色不聽(tīng)也,雖變可知;此之謂觀(guān)色也。
6、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?!币馑际钦f(shuō),高官厚祿收買(mǎi)不了,貧窮困苦折磨不了,強暴武力威脅不了,這就是所謂大丈夫。大丈夫的這種種行為,表現出了英雄氣概,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。?
7、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。
8、雖有絲麻,無(wú)棄菅蒯;雖有姬姜,無(wú)棄憔悴。此之謂也。
9、居天下之廣居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。得志,與民由之;不得志,獨行其道。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:此之謂大丈夫!孟子。
10、天子高居廟堂,而不知平民之苦,但求一己之娛樂(lè ),而至于猛虎茍政,此之謂失于人和也。
11、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,此之謂大本大宗,與天和者也。
12、大同而與小同異,此之謂小同異;萬(wàn)物畢同畢異,此之謂大同異。
13、紫霞霧,碧玉水,極樂(lè )林,奈何橋,須臾山,黃泉,神木,六道,此之謂輪回。頹。
14、昔人有言“才繙史略,即可成文,鑿空生義,僻謬不情”,誠此之謂也。
15、上為天子而不驕,下為匹夫而不惛,此之謂全德之人。
16、有錢(qián)有糧心中不忙,多財善賈長(cháng)袖善舞此之謂也。
17、河南是漕運負擔大省,由于各地交通狀況不一,交通便利的縣份便代交通不便的縣份代納漕糧,同時(shí)獲得一定的經(jīng)濟補償,此之謂“代替”。
18、俗話(huà)說(shuō):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,俗話(huà)又說(shuō):男子漢大丈夫,要能屈能伸。原來(lái)是屈是伸咱要看情況,該出手時(shí)就出手!
19、善之生如春,惡之死如秋,故發(fā)勸極力而樂(lè )盡情,此之謂上下相得。
20、所謂誠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如惡惡臭,如好好色,此之謂自謙。
21、你所見(jiàn)到的,只不過(guò)是自己的想象;你以為是自己的,只不過(guò)是種偶然。握得越緊越是徒然。此之謂我執。
22、道家所謂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其實(shí)說(shuō)的并不神秘,下乘煉精化氣,中乘煉氣化神,上乘煉神還虛,精生氣、氣生神、神合道,返本還原入子太虛,此之謂三花聚頂。
23、狂欲上天,怨思填海,極世間癡絕之事,不妨形之于言,此之謂癡思。
24、即派往各海疆自行開(kāi)廠(chǎng)制造亦能標新領(lǐng)導,獨運匠心,所謂變化而神明之者,此之謂也。
25、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雖久不廢,此之謂不朽。
26、昔者莊周夢(mèng)為蝴蝶,栩栩然蝴蝶也,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。俄然覺(jué),則蘧蘧然周也。不知周之夢(mèng)蝴蝶,蝴蝶之夢(mèng)為周與?周與蝴蝶,則必有分矣。此之謂物化。
27、走在正道上,眼睛看著(zhù)邪道,此之謂博大精深。
28、知足是一種境界;知足是一種大度;知足是一種寬容知足常樂(lè ),此之謂也。
29、清河人李遼上表請敕兗州修孔子廟,給戶(hù)灑掃,仍立庠序,收教學(xué)者,曰“事有如賒而實(shí)急者,此之謂也!”。
30、昔者莊周夢(mèng)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。自喻適志與!不知周也。俄然覺(jué),則蘧蘧然周也。不知周之夢(mèng)為胡蝶與?胡蝶之夢(mèng)為周與??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。此之謂物化。
31、將事而能弭,遇事而能捄,既事而能挽,此之謂達權。此之謂才。未事而知其來(lái),始事而要其終,定事而要其變,此之謂長(cháng)慮,此之謂識。
32、孟子的教育理想是:“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?!卑凑彰献拥臉藴?,現代人都是小矮人。
33、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,此之謂大本大宗,與天和者也;所以均調天下,與人和者也。
34、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宮室之美為之;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妻妾之奉為之;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:是亦不可以已乎?此之謂失其本心。
35、故必死,必死不如樂(lè )死,樂(lè )死不如甘死,甘死不如義死,義死不如視死如歸,此之謂也。故一人必死,十人弗能待也;十人必死,百人弗能待也;百人必死,千人弗能待也;千人必死,萬(wàn)人弗能待也;萬(wàn)人必死,橫行乎天下。
36、以近知遠,以一知萬(wàn),以微知明,此之謂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