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你依違兩可,一邊尚在故做姿態(tài)討好太子,一邊卻換他令旗,豈不也置他于不義之中,讓他失信于天下群雄間!
2、韋堅之獄,王鉷等方文致,而慎矜依違不甚力,鉷恨之,雖林甫亦不悅。
3、楊光遠圍廣晉,處讓數以軍事銜命往來(lái),光遠奏請多逾分,帝常依違,維翰獨以法裁折之。
4、虞慶則勸隋主盡滅宇文氏,高颎、楊惠亦依違從之。
5、當時(shí),河南塢主各擁部曲自重,相互攻擊,依違于石勒和晉朝之間,他派人招撫,共御石勒,進(jìn)克譙城。
6、王溥是贊成的,其余多是附和馮令公,還有不少依違兩可。
7、作為犯路線(xiàn)錯誤的留用人員,周又因背著(zhù)政治包袱而自覺(jué)腰桿不硬,膽怯心虛,既想戴罪立功,以求重新得到黨的信任,但又在原則與實(shí)際之間徘徊瞻顧,依違不決。
8、警方對于男子說(shuō)詞半信半疑,訊后依違反“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”函送法辦。
9、執政者欲令瑜依違其辭,乃更策以它事,瑜復悉心對八千馀言,有切于前,拜為議郎。
10、在原則問(wèn)題上要表明你的態(tài)度,不要依違兩可。
11、回民中豈絕無(wú)稍知極思自拔來(lái)歸者,然久處賊巢,既苦頭目之侵凌迫脅,甫離巢穴,又畏漢民之報復尋仇,當生死莫卜之時(shí),靡不依違其間,以求茍免,此解散之難也。
12、佯與日本周旋,而陰事排斥……或政府依違其間,而嗾使民間反對,或其權利已許日本,而翻授之他國。?(好工具)
13、龍學(xué)家闡述除惡務(wù)盡的道理,莎白娜提倡給予改過(guò)自新的機會(huì ),伊恩則依違兩可,沙修斯也終于看清自己不是什么狠心的人,但懲罰絕對是必要的。
14、究竟是贊成還是反對,應當態(tài)度鮮明,不要依違兩可。
15、九卿科道依違觀(guān)望,今亦不必會(huì )議。
16、正名討罪,于義何嫌?安可依違,有所避諱!
17、警方隨后在房?jì)人殉龈脑焓謽屌c魚(yú)槍?zhuān)肋`反槍炮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罪嫌移送新竹地檢署偵辦。
遲疑。
謂模棱兩可。
形容樂(lè )聲抑揚動(dòng)聽(tīng)。
依順;依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