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,本支百世,乾祗降祚,圣姿碩茂,神武在躬,仁復積德;愛(ài)人好士,是以四方歸心焉。
2、景仰前徽之忱,崇德報功之章,虔申昭告,伏惟尚饗。
3、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,本支百世,乾?降祚,圣姿碩茂,神武在躬,仁覆積德,愛(ài)人好士,是以四方歸心焉。
4、伏惟太妃母儀之德,化穆不言,保翼之訓,光被洪業(yè)。
5、伏惟陛下允迪圣哲,先天不違,劬勞庶政,寅亮鴻業(yè),究淵思于往籍,探妙旨于未聞,窮神知化,罔不該覽。
6、伏惟元和圣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陛下,合日月照臨之明,稟乾元利貞之德,崇正若指南,受諫如轉規,是必發(fā)精金之刃,斷可疑之網(wǎng)。
7、伏惟陛下紹休圣緒,其命惟新,御極已來(lái),于今五載,既光太平之業(yè),未行大報之禮,竊考經(jīng)傳,義或未通。
8、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(shù)德,覆燾無(wú)疆,昊天不吊,寢疾彌留,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,臣妾號?,若喪考妣。
9、嗚呼文正!生死永別!樸守其貞,冥冥滅滅,魂如有靈,以鑒我心從此天下,更無(wú)知音!嗚呼痛哉!伏惟尚饗。
10、“聞君欠安,其癥兇險,誠惶誠恐,頓首頓首……逝者已矣,於乎哀哉,伏惟尚饗。
11、嗚呼公瑾!生死永別!樸守其貞,冥冥滅滅,魂如有靈,以鑒我心:從此天下,更無(wú)知音!嗚呼痛哉!伏惟尚饗。
12、謹稟我祖,伏惟尚饗!作者的架勢。
13、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,本支百世,乾祗降祚,圣姿碩茂,神武在躬,仁覆積德,愛(ài)人好士,是以四方歸心焉。?
14、伏惟陛下躬唐虞之德,存道頤神,逍遙物外,宮居之名,當協(xié)叡旨。
15、伏惟圣朝,德配天地,道被四海,承乾統歷,功侔百王。 /zAOJU/
16、豈與夫《簫韶》九成、百獸率舞同年而語(yǔ)哉!伏惟皇后降帝女之精,合為國母,主蠶桑以安天下,后妃之德,于斯為盛。
17、苦藥利病,苦言利行,伏惟居安思危,日慎一日。
18、嗚呼孟德!生死永別!樸守其貞,冥冥滅滅,魂如有靈,以鑒我心從此天下,更無(wú)知音!嗚呼痛哉!伏惟尚饗。
19、臨穎神馳,書(shū)不成字,紙短情長(cháng),伏惟珍重。
20、伏惟皇帝陛下鑒往古用師之難,采列圣遷善之美,恩加區宇,信及豚魚(yú),則臣等不勝懇愿。
21、伏惟少賜動(dòng)心,捐一官以祿之,使粗可活,甚則使可具裝以歸,又望外則使可畢一二婚嫁,不賴(lài)其才,不藉其功,直以其窮可哀已。
22、伏惟陛下日角龍顏,膺樂(lè )推之運,參天貳地,居揖讓之期,億兆宅心。
23、少年頂禮,群賢畢恭;白山仰止,松水景從,齊頌夫子,玉振金聲;鮮花樂(lè )舞,以表至誠;敬告先師,伏惟尚饗!于天罡。
24、披肝瀝膽,筆楮難窮,瞻拜有期,伏惟照鑒。
25、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(shù)德,覆燾無(wú)疆,昊天不吊,寢疾彌留,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,臣妾號啕,若喪考妣。
26、交通斷絕,險象環(huán)生,僑民生命,朝不保夕,伏惟鑒原,迅賜設法派兵保護。
27、伏惟殿下將建伊、呂之業(yè),追桓、文之功,大事草創(chuàng ),假勢吳、楚,是以有為之士深睹歸趣。
◎伏惟fúwéi
[lie prostrate on the ground] 表示伏在地上想,下對上陳述時(shí)的表敬之辭
伏惟啟阿母,今若遣此婦,終老不復取?!?span id="tsaj1m93tjen" class="bold">《玉臺新詠·古詩(shī)為焦仲卿妻作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