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選賢與能一向是中國的傳統美德。
2、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,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(cháng)。
3、為了把國家治理得更好,國家應該廣開(kāi)門(mén)路,選賢與能,而不應該把天下權柄論功行賞。
4、及主上繼業(yè),欽明睿圣,選賢與能,群臣輯睦,結將軍以維城之重,崇將軍以裂土之封,豈非宏謨廟略,推赤心于物者也。
5、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。?
6、遠在戰國晚年,已有一大批中國古代的烏托邦主義者,在提倡選賢與能,在提倡考課與銓敘,其用意在規定一項政府用人之客觀(guān)標準。
7、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,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(cháng),矜寡孤獨廢疾者,皆有所養。
8、追根究底,這些問(wèn)題的發(fā)生,其始作俑者應是堯舜;彼等所倡導之選賢與能的政策,對后世所造成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。
9、儒生都愛(ài)吹捧上古‘大同時(shí)代’,說(shuō)什么那時(shí)候‘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。
10、華夏大陸在大同會(huì )的統治之下,以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為最終理想。
11、威權的圖騰又怎會(huì )被選賢與能的理想給替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