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武子見(jiàn)棠姜而美之,遂取之。莊公通焉。崔子弒之。崔武看見(jiàn)棠家遺孀就喜歡上她,便娶了她。(齊國國王)莊公與她私通。崔武殺了他。
晏子立于崔氏之門(mén)外。其人曰:“死乎?”曰:“獨吾君也乎哉,吾死也?”曰:“行乎?”曰:“吾罪也乎哉,吾亡也?”曰:“歸乎?”曰:“君死,安歸?君民者,豈以陵民?社稷是主。臣君者,豈為其口實(shí)?社稷是養。故君為社稷死,則死之;為社稷亡,則亡之。若為己死,而為己亡,非其私暱,誰(shuí)敢任之?且人有君而弒之,吾焉得死之?而焉得亡之?將庸何歸?”門(mén)啟而入,枕尸股而哭。興,三踴而出。人謂崔子:“必殺之?!贝拮釉唬骸懊裰?,舍之得民?!?晏子站在崔家的門(mén)外。晏子左右的家臣說(shuō):“(你打算)死嗎?”(晏子)說(shuō):“(國王)只是我一人的君主嗎,我干嘛死???”說(shuō):“走(離開(kāi)齊國)嗎?”(晏子)說(shuō):“我有什么罪嗎,我為什么要逃亡?”說(shuō):“回家嗎?”(晏子)說(shuō):“君主死了回哪呢?君主是民眾的君主,難道是凌駕于民眾之上的君主?君主的職責要主掌國家。君主的臣子,豈是為了俸祿?臣子的職責要保護國家。因此君主為國家社稷死就該隨他死,為國家社稷逃亡就該隨他逃亡。如果是為他自己死為他自己逃亡,不是他的私密昵友,誰(shuí)去擔這份責???況且他人立了君主卻要將他殺死,我怎么能隨他去死,隨他去逃亡呢?我將回什么地方???”(崔大夫家的)門(mén)打開(kāi)(晏子)進(jìn)入,(晏子)將(國王的)尸體放在腿上哭,(哭完后)站起來(lái),一再頓足離去。別人(還)說(shuō)崔先生你一定要殺他(晏子)的。崔先生說(shuō):“(他)是民眾指望啊,放了他得民心?!?/span>
崔武看見(jiàn)棠家遺孀就喜歡上她,便娶了她。(齊國國王)莊公與她私通。崔武殺了他。 晏子站在崔家的門(mén)外。晏子左右的家臣說(shuō):“(你打算)死嗎?”(晏子)說(shuō):“(國王)只是我一人的君主嗎,我干嘛死???”說(shuō):“走(離開(kāi)齊國)嗎?”(晏子)說(shuō):“我有什么罪嗎,我為什么要逃亡?”說(shuō):“回家嗎?”(晏子)說(shuō):“君主死了回哪呢?君主是民眾的君主,難道是凌駕于民眾之上的君主?君主的職責要主掌國家。君主的臣子,豈是為了俸祿?臣子的職責要保護國家。因此君主為國家社稷死就該隨他死,為國家社稷逃亡就該隨他逃亡。如果是為他自己死為他自己逃亡,不是他的私密昵友,誰(shuí)去擔這份責???況且他人立了君主卻要將他殺死,我怎么能隨他去死,隨他去逃亡呢?我將回什么地方???”(崔大夫家的)門(mén)打開(kāi)(晏子)進(jìn)入,(晏子)將(國王的)尸體放在腿上哭,(哭完后)站起來(lái),一再頓足離去。別人(還)說(shuō)崔先生你一定要殺他(晏子)的。崔先生說(shuō):“(他)是民眾指望啊,放了他得民心?!?/span>
晏子不死君難讀解
齊莊公為了偷女人而被殺,死得下賤。晏子既不為他而死,也不因他而逃亡;在他看來(lái),無(wú)論國君和臣子,都應為國家負責。如果國君失職,臣子就不必為他盡忠。這在當時(shí)是很有進(jìn)步意義的。文章三問(wèn)三答,答中有反問(wèn),最后歸結到“社稷”二字,波瀾起伏,論旨鮮明。